链接:https://caiyun.139.com/m/i?2nQQRsAJCcbl9
当摩萨德特工塔玛的假睫毛在德黑兰机场安检仪上扫出微型炸药 residue(残留物)时,这个顶着 “伊朗裔女学生” 身份的以色列间谍,正用波斯语背诵着《古兰经》片段蒙混过关。她行李箱里的口红式手枪还在发烫 —— 那是今早暗杀目标时卡壳的 “老伙计”,此刻正和奶奶织的羊绒围巾缠在一起,活像个荒诞的和平符号。
这座被沙漠热风与防空警报反复蹂躏的城市,对塔玛来说就是个巨型密室逃脱现场。她的第一个任务目标是伊朗核物理学家纳西里,却在潜入对方别墅时,被教授养的独眼波斯猫挠破了伪装用的头巾。更疯的是,教授竟把她当成女儿的大学同学,拉着她讨论起以色列民谣,“你看这旋律和我们的圣歌多像,就像耶路撒冷和德黑兰的月光,本是同一个月亮”。塔玛攥着藏在《波斯文学史》里的氰化物胶囊,手指在书脊上掐出五道血痕。
摩萨德的秘密据点藏在一家卖鹰嘴豆泥的百年老店地下室,联络人是个总把 “Allahu Akbar(真主至大)” 挂在嘴边的犹太老头。他给塔玛的新任务是策反革命卫队的飞行员法尔西 —— 这个每天在军用机场画反战涂鸦的 “叛逆者”,居然是塔玛童年在德黑兰犹太学校的同桌。两人在防空洞重逢时,法尔西正用导弹零件给塔玛拼童年丢失的铁皮青蛙玩具,头顶上的炸弹碎片还在往下掉灰。
剧情在 “身份错位” 的狂欢中彻底跑偏。塔玛为获取核设施蓝图,不得不假扮成革命卫队指挥官的情妇,却在对方床底发现丈夫的照片 —— 原来这位指挥官竟是她母亲失散多年的弟弟。更离谱的是,当以色列总理下令空袭核设施时,塔玛的加密通讯器突然弹出母亲发来的视频:“你爸种的石榴熟了,回家时记得给德黑兰的表妹带两箱。”
法尔西的叛逃计划比好莱坞谍战片还狗血。他驾驶的战斗机刚升空就被导弹锁定,情急之下竟对着敌方雷达唱起伊朗民歌,硬生生让追兵的导弹偏离航线 —— 后来专家分析,是他的破音干扰了雷达波频。塔玛则在核设施控制室里,用奶奶教的编织密码破解了启动程序,把 “引爆” 按钮改成了 “播放《橄榄树》”,当齐豫的歌声在地下掩体响起时,所有士兵都愣住了。
最终决战在德黑兰的大巴扎(集市)上演。塔玛穿着黑袍在香料摊间穿梭,身后追来的革命卫队士兵被摊主泼了一身藏红花粉,活像群会移动的甜甜圈。她爬上钟楼敲响 1979 年的老钟,钟声震碎了所有店铺的玻璃,也震落了每个人脸上的伪装 —— 犹太商人摘下头巾露出卷发,阿拉伯小贩从馕坑里掏出以色列国旗,连追来的指挥官都从口袋里摸出童年和塔玛母亲的合照。